氣割工藝 (1) 氣割工藝的選擇 1) 切割氧的壓力 切割氧的壓力隨著切割件的厚度和割嘴的孔徑增大而增大。 2) 氣割速度 割件愈厚,氣割速度愈慢,氣割速度是否得當,通常根據割縫的后拖量來判斷。 3) 預熱火焰的能率 它與割件厚度有關,它常與氣割速度綜合考慮。 4) 割嘴與割件間的傾角 傾角的大小由割件的厚度來定,選擇不當,氣割速度不能提高,反之使氣割困難。 5) 割嘴離割件間的距離 應根據預熱火焰的長度及割件的厚度來決定。通常離割件表面距離保持在3mm~5mm之內,可使加熱條件最好。 (2) 操作技術 1) 氣割前的準備 檢查設備、場地是否符合安全生產要求,墊高割件,清除割縫表面氧化皮 和污垢,按圖劃線放樣,選擇割炬及割嘴,試割等。 2) 操作 ○ 1起割 先預熱起割點至燃燒溫度,緩慢開啟氧,當看到有鐵水被氧吹動時,可加大切割氧至割件被割穿。則可按割件厚度靈活掌握切割速度,沿割線切割。 ○ 2切割 切割過程中割嘴沿氣割方向應后化20°~30°,保持焰芯距割件表面及切割速度。切割長縫時應在每割長300mm~500mm割縫后,及時移動操作位置。 ○ 3終端的切割 割嘴應向切割方向后傾一定角度,使割件下部先割穿,并注意余料下落位置,然后將割件全部割斷,使收尾割縫平整。先關閉切割氧,抬起割炬,再關閉乙炔,最后關閉預熱氧。 ○ 4收工 當切割工作完工時,應關閉氧與乙炔瓶閥,松開減壓閥調節螺釘,放出膠管內的余氣。卸下減壓閥。收起割炬及膠管,清掃場地。

采用低氫型堿性焊條和焊劑。 3) 焊接淬硬性較強的低合金高強度鋼時,采用奧氏體不銹鋼焊條。 4) 焊前預熱。 5) 后熱 焊后立即將焊件的全部或(局部)進行加熱和保溫、緩冷的工藝措施叫后熱。 6) 適當增加焊接電流,減慢焊接速度,可減慢熱影響區冷卻速度,防止形成淬硬組織。 3、 再熱裂紋的產生原因與防止方法 焊后焊件在一定溫度范圍再次加熱(消除應力熱處理或其它加熱過程 如多層焊時)而產生的裂紋,叫再熱裂紋。防止再熱裂紋的措施有:一、控制母材中鉻、鉬、釩等合金元素的含量;二、減少結構鋼焊接殘余應力;最后在焊接過程中采取減少焊接應力的工藝措施,如使用小直徑焊條,小參數焊接,焊接時不擺動焊條等。 4、 層狀撕裂的產生原因與防止方法 焊接時焊接構件中沿鋼板軋層形成的階梯狀的裂紋叫層狀撕裂。防止 層狀撕裂的措施是嚴格控制鋼材的含硫量,在與焊縫相連接的鋼材表面預先堆焊幾層低強度焊縫和采用強度級別較低的焊接材料。

焊接的意義、應用和分類:焊接是用加熱或加壓,或加熱又加壓的方法,在使用或不使用填充金屬的情況下,使兩塊金屬連接在一起的一種加工工藝方法。 焊接是現代工業生產中不可缺少的先進制造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焊接技術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密切關注,廣泛應用于機構、冶金、電力、鍋爐和壓力容器。建筑、橋梁、船舶、汽車、電子、航空航天、軍工和軍事裝備等生產部門。 焊接的分類方法很多,若按焊接過程中金屬所處的狀態不同,可把焊接方法分為熔焊、壓焊和釬焊三大類,每一類又包括許多焊接方法。 熔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將焊件接頭加熱至融化狀態而不加壓力完成的焊接方法。如氣焊、手工電弧焊等。 壓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對焊件施加壓力(加熱或不加熱)以完成焊接的方法。如電阻焊、摩擦焊等。 釬焊是在焊接過程中,采用比母材熔點低的金屬材料作釬料,將焊件和釬料加熱到高于釬料但低于母材熔點的溫度,利用液態釬料潤濕母材,充填接頭間隙并與母材相互擴散實現連接焊件的方法。如軟釬焊(加熱溫度在450度以下?錫焊)硬釬焊(加熱溫度在450度以上?銅焊)。 其中手工電弧焊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