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滴自由過渡時的飛濺 熔滴自由過渡時的飛濺主要形式,在CO2氣氛下,熔滴在斑點壓力的作用下上撓,易形成大滴狀飛濺。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較大電流焊接時,如用直徑1.6mm焊絲、電流為300~350A,當電弧電壓較高時就會產生。如果再增加電流,將產生細顆粒過渡,這時飛濺減小,主要產生在熔滴與焊絲之間的縮頸處,該處的電流密度較大使金屬過熱而爆斷,形成顆粒細小的飛濺。在細顆粒過渡焊接過程中,可能由熔滴或熔池內拋出的小滴飛濺。這是由于焊絲或工件清理不當或焊絲含碳量較高,在熔化金屬內部大量生成CO等氣體,這些氣體聚積到一定體積,壓力增加而從液體金屬中析出,造成小滴飛濺。大滴過渡時,如果熔滴在焊絲端頭停留時間較長,加熱溫度很高,熔滴內部發生強烈的冶金反應或蒸發,同時猛烈地析出氣體,使熔滴爆炸而生成飛濺。另外,在大滴狀過渡時,偶爾還能出現飛濺,因為熔滴從焊絲脫落進入電弧中,在熔滴上出現串聯電弧,在電弧力的作用下,熔滴有時落入熔池,也可能被拋出熔池而形成飛濺。

焊接方法:焊接方法根據焊接時加熱和加壓情況的不同,通常分熔焊、壓焊和釬焊三類。熔焊是在焊接過程中將焊件接縫處金屬加熱到熔化狀態,一般不加壓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時,熱源將焊件接縫處的金屬和必要時添加的填充金屬迅速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隨熱源的移動而延伸,冷卻后形成焊縫。利用電能的熔焊,根據電加熱的方法不同,分為電弧焊、電渣焊、電子束焊和激光焊幾種。熔焊的適用面很廣,在各種焊接方法中用得最普遍,尤其是其中的電弧焊。壓焊是在加壓條件下(加熱或不加熱)使焊件接縫連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在壓焊過程中一般不加填充金屬。壓焊根據焊接機理的不同可分為電阻焊、高頻焊、擴散焊、摩擦焊、超聲波焊等。其中以電阻焊應用最廣。多數壓焊方法沒有熔化過程,沒有像熔焊那樣有有益合金元素燒損和有害元素浸入焊縫的問題。但壓焊的施焊條件苛刻,適用面較窄。釬焊是用熔點比焊件低的材料(釬料)熔化后粘連焊件,冷卻后使焊件接縫連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氣割工藝 (1) 氣割工藝的選擇 1) 切割氧的壓力 切割氧的壓力隨著切割件的厚度和割嘴的孔徑增大而增大。 2) 氣割速度 割件愈厚,氣割速度愈慢,氣割速度是否得當,通常根據割縫的后拖量來判斷。 3) 預熱火焰的能率 它與割件厚度有關,它常與氣割速度綜合考慮。 4) 割嘴與割件間的傾角 傾角的大小由割件的厚度來定,選擇不當,氣割速度不能提高,反之使氣割困難。 5) 割嘴離割件間的距離 應根據預熱火焰的長度及割件的厚度來決定。通常離割件表面距離保持在3mm~5mm之內,可使加熱條件最好。 (2) 操作技術 1) 氣割前的準備 檢查設備、場地是否符合安全生產要求,墊高割件,清除割縫表面氧化皮 和污垢,按圖劃線放樣,選擇割炬及割嘴,試割等。 2) 操作 ○ 1起割 先預熱起割點至燃燒溫度,緩慢開啟氧,當看到有鐵水被氧吹動時,可加大切割氧至割件被割穿。則可按割件厚度靈活掌握切割速度,沿割線切割。 ○ 2切割 切割過程中割嘴沿氣割方向應后化20°~30°,保持焰芯距割件表面及切割速度。切割長縫時應在每割長300mm~500mm割縫后,及時移動操作位置。 ○ 3終端的切割 割嘴應向切割方向后傾一定角度,使割件下部先割穿,并注意余料下落位置,然后將割件全部割斷,使收尾割縫平整。先關閉切割氧,抬起割炬,再關閉乙炔,最后關閉預熱氧。 ○ 4收工 當切割工作完工時,應關閉氧與乙炔瓶閥,松開減壓閥調節螺釘,放出膠管內的余氣。卸下減壓閥。收起割炬及膠管,清掃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