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B/T2649-1989《焊接接頭力學性能試驗取樣法》標準中,規定了金屬材料熔焊及壓焊接頭的拉伸、彎曲、沖擊等取樣方法。試件尺寸應根據樣坯尺寸、數量、切口寬度、加工余量以及不能利用的區段(如電弧焊的引弧和收弧)予以綜合考慮。不能利用區段的長度于試件的厚度和焊接工藝有關,除了采用引弧板、引出板及管件焊接外,該區段均不得小于25mm。試件用的材料、焊接材料、焊接條件及焊前預熱和焊后熱處理等均應與相關標準或產品的制造工藝參數相同,或符合有關試驗條件的規定。

通過改進送絲系統,采用脈沖送絲代替常規的等速送絲,使熔滴在脈動送進的情況下與熔池發生短路,使短路過渡頻率與脈動送絲的頻率基本一致,每個短路周期的電參數的重復性好,短路峰值電流也均勻一致,其數值也不高,從而降低了飛濺。

熔滴自由過渡時的飛濺 熔滴自由過渡時的飛濺主要形式,在CO2氣氛下,熔滴在斑點壓力的作用下上撓,易形成大滴狀飛濺。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較大電流焊接時,如用直徑1.6mm焊絲、電流為300~350A,當電弧電壓較高時就會產生。如果再增加電流,將產生細顆粒過渡,這時飛濺減小,主要產生在熔滴與焊絲之間的縮頸處,該處的電流密度較大使金屬過熱而爆斷,形成顆粒細小的飛濺。在細顆粒過渡焊接過程中,可能由熔滴或熔池內拋出的小滴飛濺。這是由于焊絲或工件清理不當或焊絲含碳量較高,在熔化金屬內部大量生成CO等氣體,這些氣體聚積到一定體積,壓力增加而從液體金屬中析出,造成小滴飛濺。大滴過渡時,如果熔滴在焊絲端頭停留時間較長,加熱溫度很高,熔滴內部發生強烈的冶金反應或蒸發,同時猛烈地析出氣體,使熔滴爆炸而生成飛濺。另外,在大滴狀過渡時,偶爾還能出現飛濺,因為熔滴從焊絲脫落進入電弧中,在熔滴上出現串聯電弧,在電弧力的作用下,熔滴有時落入熔池,也可能被拋出熔池而形成飛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