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裝載機始于1960年末,它的發展經歷了60年代仿制摸索階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階段,80年代以后的技術引進、合資合作和自我發展幾個階段。初期我國剛開始生產的裝載機是機械履帶式裝載機Z1-4型4t(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紅星1立方米裝載機(上海港口機械廠生產)及后期Z420、2t液壓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和Z4353.5t型裝載機(廈門工程機械廠、柳州工程機械廠生產),同時研制了我國的回轉式裝載機Z4H2型2t,180度回轉裝載機(成都工程機械廠生產)。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Z435型為整體機架、后橋轉向。經過幾年的努力,在吸收當時世界最先進的輪式裝載機技術的基礎上,開發成功了功率為162KW的鏟接式輪式裝載機,定型為Z450(即后來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過專家鑒定,就這樣誕生了我國第一臺鉸接式輪式裝載機,從而開創了我國裝載機行業形成與發展的歷史。Z450型裝載機具有液力機械傳動、動力換擋、雙橋驅動、液壓操縱、鉸接式動力轉向、氣推油加力制動等現代輪式裝載機的基本結構,為當時世界先進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國第一代輪式裝載的基本結構。該機在總體性能方面具有動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機動靈活、操縱輕便、作業效率高等一系列優點。

鏟車、裝載機實施標準化作業的程序:包括出車,鏟料,載荷行走,卸料,空載走行,停車;實施標準化作業的崗位操作演練:包括作業前檢查準備,對位鏟取物料,調整鏟斗高度,退出鏟料地點,前進升斗靠近待裝車輛,翻斗抖落物料,鏟斗回落歸位,空車清理路面及收集余料,清潔機械部位,放正停車熄火。通過該模塊的強化訓練,使學員熟練掌握裝載機的標準化操作規程,掌握裝載機的作業流程,熟練實施標準化作業環節、規范演練。出車前的安全檢查操作;結合路面路況安全行駛操作;裝料卸料""五不準""安全操作;裝載機的調試、檢修安全操作規則。過該模塊的強化訓練,使學員熟練掌握裝載機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要求,規范裝載機的安全操作步驟。

L9120F型輪式裝載機:L9120F采用原裝進口D13電控發動機,滿足三階段排放,低速大扭矩,動力強勁,可靠性高,油耗低;具備SIEDIA故障檢測接口,可方便實現發動機的檢測與維護。采用HT305定軸式電液換擋變速箱,可靠性高,操縱靈活方便;AWB50B濕式制動驅動橋,性能優越,可靠性高。液壓馬達驅動獨立散熱系統,根據檢測溫度,自動調節風扇轉速,節能高效。配置變量負荷傳感工作裝置液壓系統,先導操縱;負荷傳感全液壓變量轉向系統,操作輕便靈活,高效節能。新型結構前、后車架,載荷分布合理,配置轉向軟限位,轉向振動小,穩定性更好。根據人體工程學設計的新一代FOPS/ROPS駕駛室,強度高,密封性能好,安全舒適。數字化步進式組合儀表(IECU),人機交互性高;配備后視監控系統,GPS定位系統。標配集中潤滑系統,實現定時、定點、定量潤滑,降低銷軸磨損,減少潤滑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