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孔 焊接時,熔池中的氣泡在凝固時未能逸出,殘存下來形成的空穴叫氣孔。 1、產生原因 (1) 鐵銹和水分 對熔池一方面有氧化作用,另一方面又帶來大量的氫。 (2) 焊接方法。埋弧焊時由于焊縫大,焊縫厚度深,氣體從熔池中逸出困難,故生成氣孔的傾向比手弧焊大得多 (3) 焊條種類 堿性焊條比酸性焊條對鐵銹和水分的敏感大得多,即在同樣的鐵銹和水分含量下,堿性焊條十分容易產生氣孔。 (4) 電流種類和極性 當采用未經很好烘干的焊條進行焊接時,使用交流電源,焊縫最易出現氣孔;直流正接氣孔傾向較小;直流反接傾向最小。采用堿性焊條時,一定要用直流反接,如果使用直流正接,則產生氣孔傾向顯著加大。 (5) 焊接工藝參數 焊接速度增加,焊接電流增大,電弧電壓升高都會使氣孔傾向增加。 2、 防止方法 (1) 對手弧焊焊縫兩側各10mm,埋弧自動焊兩側各20mm內,仔細清除焊件表面上的鐵銹等污物。 (2) 焊條、焊劑在焊前按規定嚴格烘干,并存放于保溫桶中,做到隨用隨取。 (3) 采用合適的焊接工藝參數,使用堿性焊條焊接時,一定要用短弧焊。 四、咬邊 由于焊接參數選擇不當,或操作工藝不正確,沿焊趾的母材部位產生的溝槽或凹陷叫咬邊。 1、 產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焊接工藝參數選擇不當,焊接電池太大,電弧過長,運條速度和焊條角度不適當 等。 2、 防止方法 選擇正確的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電弧不能拉得太長,掌握正確的運條方法和運條角度。 埋弧焊時一般不會產生咬邊。 五、未焊透 焊接時接頭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現象叫未焊透。 1、 產生原因 焊縫坡口鈍邊過大,坡口角度太小,焊根未清理干凈,間隙過小;焊條或焊絲角度不正確, 電流過小,速度過快,弧長過大;焊接時有磁偏吹現象;或電流過大,焊件金屬尚未充分加熱時,焊條已急劇熔化;層間或母材邊緣的鐵銹、氧化皮及油污等未清除干凈,焊接位置不佳,焊接可達性不好等。 2、 防止方法 正確選用和加工坡口尺寸,保證必須的裝配間隙,正確選用焊接電流和焊接速度,認真操作, 防止焊偏等。 六、未熔合 熔焊時,焊道與母材之間或焊道與焊道之間,未完全熔化結合的部分叫未熔合。 1、 產生原因 層間清渣不干凈,焊接電流太小,焊條偏心,焊條擺動幅度太窄等。 2、 防止方法 加強層間清渣,正確選擇焊接電流,注意焊條擺動等。七、夾渣焊后殘留在焊縫中的熔渣叫夾渣

站位、焊姿: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當然焊工在操作時,也要有正確的站位、焊姿。正確的站位和焊姿,不僅幫助焊工事半功倍的完成焊接任務,同時,能夠有效的避免焊工燙傷,保護身體各關節、腰椎、頸椎不受傷害。正確的站位,一般要求焊工根據焊縫的空間位置,選擇合理的位置。站位時,要考慮身體各部位的作用有效發揮,如眼鏡和焊縫的距離,會不會影響到手腕的擺動等。焊接姿勢也非常重要,正確的焊姿,就是焊工在焊接時,各個部位充分發揮作用,體力消耗小,不容易燙傷,視覺良好,操作起來焊工應該是較為輕松。這就要求焊工在現場施工焊接時,從主觀因素、客觀因素摒棄“湊合”的心理,主觀上認真對待、仔細分析、反復嘗試,日積月累,正確的焊接姿勢的經驗就越來越豐富,客觀上還要主動排除可能造成焊姿不正確的因素。焊縫美觀: 一條外觀美觀、質量優秀的焊縫就是靠焊工依據工藝卡、合理的技能來控制焊接熔池實現的。要求電焊工充分了解熔池溫度場及電弧過渡原理。一般焊縫熔池溫度基本為熔池中心溫度最高,鐵水流動性好,兩側及后側溫度逐漸降低,焊接熔池溫度場變化根據這個原理,可以分析出電弧熔池也在移動過程中。由1-2-3-4-N移動,由于電弧頻繁經過焊縫熔池中心,熔池中間熱量最高,所以感覺中間鐵水較稀,如果1-2-3-4-N勻速移動,就會出現焊縫中間凸出,而兩側不飽滿,造成焊縫余高超標、兩側咬邊等缺陷。根據這個原理,焊工在手工焊接時,必須忌諱電弧在焊縫中的勻速移動,一般要求在焊縫兩側停頓,中間快速過渡,以平衡熔池熱量,從而控制焊縫優質,外觀美觀。

氣割的基本原理 氣割是利用氣體火焰的熱能將工件切割處預熱到一定溫度(燃點),噴出高速切割氧流使其燃燒并放出熱量,來實現切割的方法。金屬的切割過程包括預熱-燃燒-吹渣三個階段,其實質是金屬在純氧中燃燒的過程,而不是熔化的過程。 切割的條件: 1) 金屬材料的燃點應低于熔點。 2) 金屬的氧化物熔點應低于金屬熔點。 3) 金屬的導熱要差。 4) 金屬要求燃燒時應是放熱反應。 5) 金屬中含有妨礙切割和易淬硬的元素雜質應少。 2、割炬 其作用是將可燃氣體與氧以一定的方式和比例混合后,形成具有一定熱能和形狀的預熱火焰,并在預熱火焰中心噴射切割氧進行切割。 割炬按預熱火焰中可燃氣體與氧氣混合方式不同可分為:射吸式割炬和等壓式割炬。